生态护坡砖_护坡砖_合肥植草砖-爱游戏客户端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折枝作毫 墨色流通

发表时间: 2024-10-22 06:03:18

  远看,颜色浓淡相宜、过渡柔软,一幅水墨画气韵生动;近看,线条刚毅挺立、细腻匀称,有着传统工笔画的灵动美感。真假相交,兼具墨色质感和明显层次,这种画便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白银市景泰县李氏树皮笔画。

  树皮笔画起源于白银市芦阳镇芳草村,村中的李氏兄弟已是第五代传人。据记载,明清时期,李氏前辈便是小有名气的民间手艺人,受雕刻花板、花砖的启迪,结合木匠在木材上画榫卯的做法,终究开展出了以树皮做笔的共同绘画形式。

  于树皮笔画而言,山水、花鸟、虫鱼等皆可入画,考究线条谨慎详尽、笔锋刚毅有力。

  时至今日,年过古稀的李氏兄弟几人现已不记得画过多少著作,但都认准一个道理——想要画好树皮笔画,制笔和画技缺一不可。

  树皮笔画,笔为精华。李氏兄弟所用的树皮笔均为自己制造,在他们眼里,弃于荒野的老榆树皮、枣树枝都是天然瑰宝。

  “树的韧皮部接近树心又远离外皮,纤维好,柔韧度、吸水力也是上佳,这部分用来做笔最为适宜。”芳草村乡民李尚义是树皮笔画传承人之一,他拿起一段树皮,详尽地向记者介绍。

  制笔时,先沙里淘金,留下韧皮部,通过屡次刮削、打磨并浸泡,再将其晾干,最终试用无误后,笔就可以留下。

  但不同长度、宽窄和形状的画笔各有好坏,怎么归类运用?要靠持久的经历来判别。“即使是同一根树皮制造的两支笔,也有必定的或许一支能用,另一支不能用。”阳光照射下,李尚义拿着几支扁圆各异、巨细不一的树皮笔,仔细检查。

  画技则决议着画作的气韵风格。勾勒概括是作画的第一步,李尚义先用铅笔起稿,再选取细而尖的树皮笔,细细描出线条。

  随后,添色过程开端,需求在概括线内,选用扁而平的树皮笔以墨填色,皴擦点染,继而构成浓淡相宜的突变作用。一摁、一捻、一挑、一抹……一幅山水画里,李尚义手腕滚动、指尖生姿,仅用一种树皮笔,就画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树叶形象。

  “层次感是最难掌握的,画中要素的巨细、明暗、远近都与之相关。”李尚义说。

  李尚义创造树皮笔画将近60年,大巨细小的画作挂满了家中四壁。近些年来,他独爱引牡丹入画,“牡丹迎盛世”成为体现最多的主题。“我发自内心地喜爱画牡丹。”指着会客室两边3米多长的两幅牡丹图,李尚义十分骄傲。

  画好这些牡丹不容易。前些年,他特地从外地运来百余株牡丹栽种在屋旁,每天调查。在牡丹花旁写生,一坐便是几个小时。牡丹花围满了小屋,也落在了纸面上,朵朵牡丹绘声绘色。

  随时代开展,绘画资料也不停地改善改造。早前,条件所限,还有研磨“锅墨”这一环节。所谓“锅墨”,是将锅底的积炭碾磨成粉,加上麻子油、皮胶,放水调黏稠后置放约10天,制成绘画的墨汁。

  现在,李氏兄弟用上了现代墨汁,墨迹亮光、体现力强,画作上色更牢、保存更久。“现在,画画再也用不着弄一身的灰土了。”李尚义笑着说。

  这些年,李尚义向我们介绍树皮笔画时,孙子李金旺总会在身旁辅佐。尽管他只要18岁,但画龄现已有了13年。自幼年时,他就跟在爷爷身边学习。李尚义还经常到校园里向孩子们叙述树皮笔画的前史。“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传承下去,需求有后继力气。”李尚义说。(记者宋朝军 赵帅杰)